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刘子建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墨象的空间张力

2010-09-08 15:54:03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贾方舟
A-A+

  讨论刘子建的水墨艺术不能离开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和环境,即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文化环境。我曾在2002年在纽约召开的一次讨论水墨画前景的研讨会的开场白中作过这样的表述:“由我们中国人自己组织的关于水墨画的研讨会由中国移到了美国,由北京移到了纽约,这本身就是一件富有象征意味的事。窗外是森林般的摩天大厦,曼哈顿的上空高耸着的是自由女神像。在这样一个非常西方的环境下讨论一个十分东方的地域性话题——中国水墨画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让我感到的不只是开会的环境变了,水墨画面对的问题也变了。它自身的发展与它不能无视的国际文化环境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联:把一个讨论地域文化的会议搬到纽约来开,即已说明,关于水墨画未来前景的讨论,已无可选择地深嵌在国际文化的大背景之中”。

  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环境中,任何国家的、民族的、地域的和本土的文化问题都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局部问题,如果离开“全球化”这个文化背景来讨论水墨画自身的问题,我们就很难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水墨画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变革后,如何应对全球化风潮这个无法回避也无法抵抗的现实,是它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如果说在上个世纪中国水墨画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还可以持一种立足于本土的应变和对抗姿态,那么,在今天,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经济一体化为前导的全球化,已经模糊和瓦解了所有地域文化的边界,摧毁了所有“院墙式”的文化“防御工事”, 无限制地敞开了地域文化的生存环境,使其成为多元化的全球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实验水墨”的一员重将,刘子建的水墨艺术,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中生成,在一个敞开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而自由地吸纳各种文化因素,在传统水墨的座基上建构起自己的水墨殿堂。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农耕时代的文化建构, 因为它表现出的是一种全然不同于传统艺术趣味的大工业文明的趣味。

  因此,刘子建的水墨图式是在以往的水墨画中从未有过的,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笔墨为基础所建构的画面,也不借助于形象,全然是在纯抽象的意义上创造一种冲突与冲撞、对抗与较量的墨像景观,表现出一种黑与白的空间张力。

  在刘子建的画中,规则的直线与弧线是构成其图式的主要特征。由于宣纸的特性,水墨在纸面上无节制地渗化蔓延总让我感到特别需要一种遏制和堵截的破坏性力量。刘子建将大量切割式的直线引入他的画面,与那种自由散漫、无拘无束地扩张着的墨团形成了一种强大阻抗。这种控制与反控制的冲突形成一种极富张力的空间结构,也是构成刘子建水墨的基本图式。虽然这类图式难以排除西方现代形式趣味的影响,但也无须讳言,“融合”本来就是20世纪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也只有具备这一特征(无论其融合的成分有多大),才有可能进入20世纪中国艺术的上下文关系之中。

  中国水墨长久以来就是以意象化的表现为其特征,追求一种“似与不似”的境界,因为“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在这样一种观念中,放弃形象表现的抽象当然会被视为“欺世”。正如当年徐悲鸿将西方的古典写实主义注入中国的传统水墨画时,不免要受到“媚俗”的指责,今人要作纯抽象的表现,也得承担“欺世”的风险。如波里布尼所说:“抽象画家就像敢于把自己发射到黑暗太空的宇航员。他们的领地是行星黑暗无光的那一边,他们标点出看不见的星球的存在”。波里布尼把难以释读的抽象画比喻为“看不见的星球”,把抽象画家比喻为发现和标点这星球的人,这无疑是一种探险。在西方的艺术蓝图上,已经明确地标点出这个“看不见的星球”,但在中国水墨画中,这个“看不见的星球”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东西方艺术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而由此产生的文化的隔阂,使得最能代表中国人文精神的水墨画很难在原有的状态下通过交流的方式达到沟通和理解。因为在西方人的眼里,水墨画不仅是一个“非西方”的“文化他者”,甚至是一个与当代文化没有关联的“过去式”,从而只能作为一种还“活着的传统”而存在.但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水墨画是从我们自己的土壤中滋生的最具原创性的艺术,它不仅有着深厚的传统, 而且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如何消除这种隔阂,正是我们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仅仅把水墨画看成是东西方文化冲突中必须坚守的阵地和抗衡的武器,那么,水墨画就不仅难以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使者”,反而成为一座对抗异质文化的“堡垒”。我们共处于一个多种文化并存的星球上,不同文化之间既存在对立与冲突,也存在交流与沟通的可能,过完地强调不同文化之间对抗,不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要使自身文化得到世界性的扩散,就必须首先考虑如何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交流的第一要必,就是要接近对方而不是远离对方,而接近对方的过程,就是一个了解、接纳、兼容与渗透的过程,一个“均质化” 的过程,而文化上的“兼容”和“均质化”的过程,正是“全球化”在文化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全球化”对各种文化具有一种“兼容性”,但保留自我的兼容并不可怕,不经过这样一个“兼容”的过程,不问文化之间就很难获得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认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刘子建的抽象水墨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水墨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方式,必然会有的一种现象。

  2006年6月

  2006年1月初稿,2月17日定稿于听雨斋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刘子建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